
一、 行業分類(分類號碼):冷凍、空調及管道工程業(4332)
二、 災害類型(分類號碼):與高溫、低溫之接觸(11)
三、 災害媒介物(分類號碼):高低溫環境(715)
四、 罹災情形:死亡 1 人
五、 災害發生經過:
(一)災害發生於 112 年 7 月 7 日,桃園市,嘉○工程有限公司。
(二)當日上午 8 時許,罹災者賴○○於戶外開始從事營造工程之鋼筋綁紮作 業,因天氣炎熱,於中午13時30分工作提早完成收工時表示身體不適, 回程於車內吹冷氣降溫,惟罹災者賴○○仍大量出汗,並全身出現抽筋 痙攣狀況,回至宿舍住處附近僅於陰涼處休息及飲水,直至傍晚被路人 發現倒臥於路邊,經送聯新國際醫院急救不治死亡,相驗屍體證明書所 載死亡原因:「甲、熱衰竭。乙、高溫環境。」
六、 災害原因分析: 本次災害罹災者賴○○從事戶外作業時,處於陽光直接照射之熱指數 達三及四級之高氣溫環境 5 小時以上,現場未採取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 且雇主未對罹災者賴○○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又未留意罹災者 賴○○作業時之健康狀況,導致罹災者賴○○下班後經數小時後因熱衰竭 病發致死。
(一)直接原因:罹災者在高氣溫環境下工作,導致熱衰竭致死亡。
(二)間接原因:未採取防範環境引起之熱疾病危害預防措施。 1、未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 2、未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 3、未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
(三)基本原因: 1、未實施工作環境或作業危害之辨識、評估及控制。 2、未設置職業安全衛生人員。 3、未訂定安全衛生工作守則,供勞工遵循。 4、未實施承攬管理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
七、 災害防止對策:
(一)承攬人就其承攬之全部或一部分交付再承攬時,承攬人亦應依前項規定 告知再承攬人。(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26 條第 2 項) (二)事業單位與承攬人、再承攬人分別僱用勞工共同作業時,為防止職業災 害,原事業單位應採取下列必要措施:一、設置協議組織,並指定工作 場所負責人,擔任指揮、監督及協調之工作。二、工作之連繫與調整。…。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27 條第 1 項第 1、2 款)
(三)雇主使勞工從事戶外作業,為防範環境引起之熱疾病,應視天候狀況採 取下列下列危害預防措施:一、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六、實施健 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八、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 況。…。(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 324 條之 6 第 1、6、8 款暨職業安 全衛生法第 6 條第 2 項)
(四)雇主應依其事業單位之規模、性質,訂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計畫,要求 各級主管及負責指揮、監督之有關人員執行;勞工人數在 30 人以下之 事業單位,得以安全衛生管理執行紀錄或文件代替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計 畫。(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第 12 條之 1 第 1 項暨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23 條第 1 項)
(五)雇主應依本法及有關規定會同勞工代表訂定適合其需要之安全衛生工 作守則,報經勞動檢查機構備查後,公告實施。(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34 條第 1 項)
(六)第 2 條所定事業之雇主應依附表二之規模,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第 3 條第 1 項暨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23 條第 1 項)
(七)雇主依第 13 條至第 63 條規定實施之自動檢查,應訂定自動檢查計畫。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第 79 條暨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23 條第 1 項)
二、 災害類型(分類號碼):與高溫、低溫之接觸(11)
三、 災害媒介物(分類號碼):高低溫環境(715)
四、 罹災情形:死亡 1 人
五、 災害發生經過:
(一)災害發生於 112 年 7 月 7 日,桃園市,嘉○工程有限公司。
(二)當日上午 8 時許,罹災者賴○○於戶外開始從事營造工程之鋼筋綁紮作 業,因天氣炎熱,於中午13時30分工作提早完成收工時表示身體不適, 回程於車內吹冷氣降溫,惟罹災者賴○○仍大量出汗,並全身出現抽筋 痙攣狀況,回至宿舍住處附近僅於陰涼處休息及飲水,直至傍晚被路人 發現倒臥於路邊,經送聯新國際醫院急救不治死亡,相驗屍體證明書所 載死亡原因:「甲、熱衰竭。乙、高溫環境。」
六、 災害原因分析: 本次災害罹災者賴○○從事戶外作業時,處於陽光直接照射之熱指數 達三及四級之高氣溫環境 5 小時以上,現場未採取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 且雇主未對罹災者賴○○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又未留意罹災者 賴○○作業時之健康狀況,導致罹災者賴○○下班後經數小時後因熱衰竭 病發致死。
(一)直接原因:罹災者在高氣溫環境下工作,導致熱衰竭致死亡。
(二)間接原因:未採取防範環境引起之熱疾病危害預防措施。 1、未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 2、未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 3、未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
(三)基本原因: 1、未實施工作環境或作業危害之辨識、評估及控制。 2、未設置職業安全衛生人員。 3、未訂定安全衛生工作守則,供勞工遵循。 4、未實施承攬管理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
七、 災害防止對策:
(一)承攬人就其承攬之全部或一部分交付再承攬時,承攬人亦應依前項規定 告知再承攬人。(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26 條第 2 項) (二)事業單位與承攬人、再承攬人分別僱用勞工共同作業時,為防止職業災 害,原事業單位應採取下列必要措施:一、設置協議組織,並指定工作 場所負責人,擔任指揮、監督及協調之工作。二、工作之連繫與調整。…。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27 條第 1 項第 1、2 款)
(三)雇主使勞工從事戶外作業,為防範環境引起之熱疾病,應視天候狀況採 取下列下列危害預防措施:一、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六、實施健 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八、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 況。…。(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 324 條之 6 第 1、6、8 款暨職業安 全衛生法第 6 條第 2 項)
(四)雇主應依其事業單位之規模、性質,訂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計畫,要求 各級主管及負責指揮、監督之有關人員執行;勞工人數在 30 人以下之 事業單位,得以安全衛生管理執行紀錄或文件代替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計 畫。(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第 12 條之 1 第 1 項暨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23 條第 1 項)
(五)雇主應依本法及有關規定會同勞工代表訂定適合其需要之安全衛生工 作守則,報經勞動檢查機構備查後,公告實施。(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34 條第 1 項)
(六)第 2 條所定事業之雇主應依附表二之規模,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第 3 條第 1 項暨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23 條第 1 項)
(七)雇主依第 13 條至第 63 條規定實施之自動檢查,應訂定自動檢查計畫。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第 79 條暨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23 條第 1 項)